<progress id="rbg9b"></progress><dd id="rbg9b"><address id="rbg9b"></address></dd>
  • <object id="rbg9b"></object>
    1. 今天是:
      登錄   |   注冊
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 廉政教育 / 清風文苑
      屈原廉政思想闡釋
      瀏覽次數: 作者:錢征   信息來源:錢征 發布時間:2023-10-08 09:24


      “廉潔”一詞最早出現于屈原的作品《卜居》和《招魂》。屈原所言“廉潔”,實則與“廉政”詞近義同。屈原的廉政思想包括修身勵志、廉潔清明;推行美政、忠貞愛國;修明法度、德政惠民;剛正不阿、敢于斗爭。此處筆者主要闡釋屈原作品中的四處廉政思想。

      一、《卜居》:“寧廉潔正直,以自清乎?”“誰知吾之廉貞!”

      《卜居》以屈原生平為題材,采用散文筆法敘述,一連提出十幾個問題,來卜問處世方式,表達了屈原對黑暗現實的激憤和抗爭、對美善的堅持和對丑惡的棄絕,對人生態度的選擇以及選擇之后的痛苦心情。

      1.“寧廉潔正直,以自清乎?”詩句集釋。

      王逸:志如玉也。修潔白也。

      朱熹:潔楹,未詳?;蛞?/span>“潔”,如《大學》“絜矩”之“絜”,謂圍束之也。楹,屋柱,亦圓物,又以脂灌韋而潔之,是以突梯滑而無所止也。未知是否。

      汪瑗:廉潔,不貪污也。正直,水邪曲也。自清,承上四德而言。又按:能樸忠者,能力耕者,能正言者,則為保全清貞之士矣。善逢迎者,善宦遊者,善從俗者,則為事婦潔楹之流矣。

      蔣驥:廉直、自清,正色而立于朝也。潔楹,如工人之潔度其柱,而使之圓也。

      馬其昶:絜楹,猶言雕楹?!洞呵铩罚?/span>“丹桓公楹”?!豆攘簜鳌罚骸暗ら?,非禮也?!薄稘h書》云:‘周室衰,禮法壞,諸侯桷丹楹?!贝搜詽嵡逭卟皇茱?,若潔楹則隨俗為美觀,故王逸注曰:“順滑澤也?!?

      湯炳正:潔楹,疑當作“絜盈”之同音借字。挈,提,即古書所謂“挈壺”“挈瓶”之“絜”。凡提盈水,必懼其溢,故此用以形容諛事貴人的小心恐懼。

      2.“吁嗟默默兮,誰知吾之廉貞!”詩句集釋。

      王逸:世莫論也。不別賢也。

      汪瑗:吁嗟者,慨嘆之深也。默默者,無言之至也。皆不自得意之詞。此段屈子既述已之所疑,而因自太息,溷濁之世莫知輕重貴賤,小人顯而君子晦,故無知已之操守者也。嗚呼,問卜之詞畢,而濁世之嘆隨興。然則屈子豈真有所疑而不能自決其從違也哉?或曰:屈子無疑于是也久矣,而此猶云云者,其亦不平之嗚歟?何其隘也。曰:是不然,孔子之于莫我知而道不行也,猶屢致意焉,蓋古之圣賢之立心,要非世俗汲汲于富貴,戚戚于貧賤,而為一身一家之計者比也,又何嫌乎?《詩》曰:“知我者謂我心憂,不知我者謂我何求?!笔ベt行道濟時之本心,而常情烏足以測識之也哉!公山欲往,子路不悅,去齊弗豫,充虞致疑,況望其他耶?仲尼曰:“知我烏其天乎?”屈子之心事,舍彼蒼蒼,又誰足以知之?

      陳本禮:請卜之后,發此一段感慨,正承序中“蔽障于讒”來。屈子之卜,非求用舍,求辨其清濁也。故曰:“誰知吾之廉貞?”自己業也道破,何用卜為?此詹尹所以釋策而謝矣。

      王泗源:默默,指世之溷濁不清。郭沫若以為沉默不言,誤。古語文,默默并無沉默不言之意。貞,正的借字。廉貞,即上文之廉潔正直。

      二、《招魂》:“朕幼清以廉潔兮”

      《招魂》假托巫陽來招魂,接著寫招魂詞,用鋪陳的手法,描寫了楚國的衣食之美、歌舞之樂,段切地勸戒楚懷王之靈魂,不要到天上、地下或四方去,認為還是楚國最美好,是最值得留住的地方。這種“外陳四方之惡,內崇楚國之美”的內容和寫法,一方面表現了屈原對楚懷王歸來(哪怕是死后的靈魂)的期待;另一方面也曲折表達了詩人對楚國的頌贊和熱愛。這與屈原一貫的愛國主義思想,是一致的。

      “朕幼清以廉潔兮”詩句集釋。

      王逸:朕,我也。不求曰清,不受曰廉,不污曰潔。

      《文選集注》:陸善經曰:朕,謂屈原也。

      朱熹:此宋玉代為屈原之詞。言朕者,為原之自朕也。幼,少也,言其性然也。清者,其志之不雜。廉者,其行之有辯。潔者,其身之不污。

      蔣驥:朕,原自謂。清者,志之不雜。廉者,行之有辨。潔者,身之不浮。

      屈復:朕,我。幼,少。自幼清廉不污,言其性然也。

      湯炳正:朕,我,屈原自稱。清,清高脫俗。廉潔,不貪污,與《離騷》所云“眾皆竸進以貪婪”正相反。此言已潔身自修,終生不懈。

      三、《離騷》:“伏清白以死直兮”

      《離騷》是屈原的代表作品,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。

      “伏清白以死直兮”詩句集釋。

      王逸:言士有伏清白之志,以死忠直之節者,因前世圣王之所厚哀也。

      呂向:伏清白之節 死為直,亦固圣人所厚哀也。

      陸善經:所以屈忍者,欲伏清白以死,直節堅固,乃前世之所共厚也。

      朱熹:寧伏清白而死于直道,尚足為前圣之所厚。

      錢杲之:伏,猶安也。人有自安于清白,而死于忠直者,固前圣所厚禮也。今人亦言伏節死義。

      汪瑗:伏者自守之意。清白,不污穢也。直不枉曲也?!墩撜Z》曰:人之生也直。此句亦參錯文法,本謂伏清白直道而死耳。

      周拱辰:厚,許可也。清白死直,以一死洗濯其心于天下也。

      王遠:以上七章承彭咸遺則來,遂三言死字,脩姱之好,九死不悔;工巧之態,寧死不為;清白之守,非死不安。

      王夫之:厚謂難言之也。上言誓死而不能與奸佞并立,此又設為兩全之說,以已非不念及引身歸隱之計,以潔已而全身,亦嘗往復思維,使隱忍以遠譏謗,奚必抗直以死,為前圣之所難言。

      朱冀:伏清白者,不肯臨難改節,玷污此身也。

      王邦采:伏者,清白之人被讒而死,如貪婪之人伏罪而死,終不能自明也。

      游國恩:伏,服也,與上文非世俗之所服義近。伏與服,古多通用。伏清白而死直者,謂服膺清白,而死于直道也。錢杲之訓為安;錢澄之、林云銘俱訓為伏法、伏罰之伏;劉夢鵬又訓為隱伏。俱未諦。

      跨越歷史的長河,屈原的廉政思想仍然有著深刻的學習意義,這是每個時代都不能舍棄的精神內核。我們在緬懷屈原的同時,也要將“廉潔”二字牢牢銘記心間,尤其是廣大黨員干部,要提升廉潔從政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,常懷敬畏之心,常修從政之德,傳承屈原的廉政思想。

       

      錢征(1952年4月—  ),安徽省東至縣大渡口鎮人,中共黨員,池州市退休干部?,F任中國屈原學會理事、常務理事,池州市屈原學會的創會會長、屈原研究院院長,研究員。

      主辦單位 :中共池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池州市監察委員會 皖ICP備14011161號-1 站點地圖
      地址:安徽省池州市清風東路99號市委大樓 皖公網安備 34170002000001號

      手機版

      微信

      小微權力
      “監督一點通”

      小微權力
      “監督一點通”
      小程序

      日本亚洲欧洲色|国产在线愉拍视频|自慰无码国产极品|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